在数字年代到来以前,营销者的目的相对而言较为单1、将买家引导到特定商品上以引起购买。当他们离开商店之后,所有就不那样要紧了。
而目前,事情可没这么简单。伴随智能手机的普及,现有些营销推广策略随时可能被颠覆。同时,付费营销推广信息的地位也一落千丈。因为社交媒体和口头平台所携带的信息比传统广告更有分量,品牌需要大力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监测舆论,在所有有关的接口上传达信息。
营销者们应该摒弃那些过时而狭隘的购买路径,学习学会愈加迂回有效的营销推广技巧。虽然各品牌的理想客户体验有所差异,但总的来讲,营销者们需要注意以下五点:
Step.1 增加技术多样性

要想跟上科技飞快的脚步,品牌除去深化技术背景以外别无选择。因此,德纳咨询企业的一位剖析师预测,到2017年,市场总监在IT技术上的花费将超越信息总监。而eBay网的一项调查说明,每一个买家平均要用5个设施或平台来完成1次调查或购买。目前,大家面临的却是双重挑战:一方面要在有关途径中增加客户体验的吸引力,其次也要达到投资回报标准。
Step.2 定制为王

光了解你的客户是哪个远远不够,营销者更应明确每一个客户在品牌互动中的地方。那些过时的群发消息应该被换作有针对性、目的明确的互动,就算是下载一个app,转发一条广告链接还是将一件产品添加到手机购物车中。如此一来,客户和品牌间的联系将不断深化,直到他们甘愿为品牌进行在线推广宣传。
Step.3 平衡取得媒体、自由媒体和付费媒体

近来,品牌倡导者大多活跃在取得媒体上,而不是付费媒体或者自有媒体上。诚然,社交媒体广告的引进一定量上模糊了取得媒体和付费媒体间的界限。但,真的有机的互动才是品牌所追求的终极目的。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非常简单:将客户变成合作者。无论是Burberry还是星巴克,这类顶尖品牌都围绕着“用户创造”这一主题发起了很多成功的社交媒体运动,成功将我们的用户变成了甘愿为品牌进行线上推广的“合作者”。
Step.4 听从粉建议

社交媒体监测工具让品牌得以全方位知道互联网舆情。但要想更好地借助这类工具,需要变被动为主动,主动创造与粉的对话机会,让粉们感到被看重。然而现实是,即便是最好的品牌,也没完全听取其关注者的声音。年初,软件制造公司Freshmaker的一项研究表明,2014年Interbrand全球最好品牌100强平均只花费了8个小时来回复粉的评论、留言,并且,对80%的粉留言,它们一般都不予回复。
Step.5 延伸影响范围

为了全方位地接触客户,大家还需要借用一些额外帮助。比如,Uber和Spotify间就达成一项合作,让乘客将我们的音乐播放列表导入车内播放器中。对于这两个年轻的公司而言,这无疑是一种借助业务上的重合点吸引客户的双赢方法。类似地,品牌可以借助近距离营销渐渐增长的市场来吸引潜在的客户。去年,Hillshire Brands公司就在美国10个城市的食品店中运用iBeacon技术,将“美国工艺香肠”的产品信息发送到给商场中闲逛的客户。这个广告活动不只促进了销售,还将使Hillshire的客户互动率增长了20倍。